文/王琳、苏美玲 摄/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案例调研实践组 审/钟学思
7月7日至7月10日,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以及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案例调研主题实践团队一行21人,前往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富川古城镇高路村、富阳镇铁耕村、富阳镇七彩虎头村、柳家乡下湾村、朝东镇福溪村和岔山村等地。
在与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代表访谈中,调研组了解到该县现阶段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基本信息,并就县域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资源开发以及脱贫攻坚人才引进等问题,与县财政局、文体和旅游局、扶贫办及县委组织部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调研组提出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现代农业经营发展水平;充分深化当地民族文化底蕴,加大宣传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力度;引导乡村人才理性流动,落实人才引进专项编制等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制度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的制度支撑,是调研组重点调研对象之一。在县经管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调研组成员前往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实践中具有创新性的古城镇高路村、富阳镇铁耕村开展调研,探析农村土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关联机制。在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后,调研组深刻感受到两个村庄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性和差异性。古城镇高路村在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并将全部水田建设为“旱能灌、涝能排”标准化农田的基础上,通过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及服务体系,建设贺州市第一个超过1500亩连片种植的有机稻种植基地。2017年,高路村与广西贺州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通过“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户参与务工+公司市场销售”模式,辐射带动莲藕、有机水稻和蔬菜规模化种植,促进村集体的直接经济收益,有效带动村贫困户持续增收并实现脱贫。富阳镇铁耕村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化零为整,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并规划烟稻轮作种植区、水果产业园区等产业片区,扩大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富阳镇铁耕村首创“土地流转共议制、产业发展片区制、公共资源配置集中制”为核心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铁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走访位于福利国际慢城范围内的生态高值农业科技示范园及各旅游示范村寨过程中,调研组与示范园负责人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效益情况以及发展制约因素等进行交流,并阐释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据此,调研组提出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融资服务机制,为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网络信息和金融支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机地重新配置和应用农村各项要素资源,以更好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议措施。
通过此次考察调研,调研组深切感受到土地制度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发挥的作用,调研组成员建议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加以对待,积极构建农村土地制度体系基本框架;赋予村集体整合分散土地经营权的权力,充分发挥村集体动员农民的作用;拓展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健全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在应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践行新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调研组与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代表座谈
调研组考察古城镇高路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调研组考察富阳镇铁耕村“铁耕”模式
调研组考察生态高值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布局
调研组考察下湾村乡村建设规划布局并与村民交流
调研组考察茅刀源中草药基地建设基本情况